最近更新
欧宝平台(中国)有限公司选修《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课程的通知
为了深入推进校所合作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丰富研究生课程体系,活跃研究生学术氛围,欧宝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以下简称第510所)将继续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面向全体研究生开设《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公共选修课。该门课程将邀请第510所航天科技一线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广大研究生讲述鲜活的宇航知识,传播催人奋进的航天精神,带领研究生实地走进第510所,揭开航天科技神秘的面纱。《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选修课将通过全新的平台,带给广大研究生不一样的课程体验。欢迎广大研究生积极选修。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An Introduction to Astronautics and aerospace spirit)。
2.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3.考核方式:考察。
4.课容量:预计60人(根据实际选课人数可适当调整)。
5.授课对象:全体研究生(建议有理工科背景)。
6.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7.上课时间:周一上午1-3节(8:30-11:15)
8.上课地点:观云楼610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涉及航天技术发展脉络、中国航天发展成就、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航天应用与商业航天、中国航天发展的哲学思考、航天科技与创新等方面;分别从历史脉络、技术领域、科技哲学等不同维度对航天科技进行概述,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航天科技的内涵,揭开航天科技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的热情。本课程共计36学时,分12次授课,其中包含1-2次实践课,赴第510所开展,实地参观重点实验室、航天器产品,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等。
三、 课程大纲:
第一节 航天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五十年
第三节 载人航天技术
第四节 深空探测技术
第五节 通信卫星技术
第六节 导航卫星技术
第七节 遥感卫星技术
第八节 航天应用与商业航天
第九节 中国航天发展的哲学思考
第十节 航天科技与创新
课程实践 510所实地参观实习
四、教学团队及负责人介绍:
主讲教师 |
职称 |
研究领域 |
李得天 |
研究员/博导 |
航空宇航环境研究、 真空测量技术 |
冯煜东 |
研究员 |
载人航天技术 |
杨晓林 |
研究员 |
载人航天技术 |
张天平 |
研究员/博导 |
航空宇航动力 |
吴辰宸 |
高级工程师/博士 |
航空宇航动力 |
教学团队负责人介绍:
李得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六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3项,获得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中国真空科技成就奖、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等。
兼任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兼真空计量专委会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电推进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委会副主任、真空技术与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真空与低温》期刊主编等职。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8部。
五、选课方式
在新版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课程管理”模块中“选课列表”栏目下输入课程名称《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即可选课。
六、课程合作单位——第510所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原为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真空科学技术的专业研究所。现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国家第一批直接从事空间飞行器研制的单位,是国家空间技术领域的骨干单位和重点保军单位,拥有空间电推进系统、空间高性能原子钟、空间制冷机、航天器贮箱气瓶、星用二次电源、柔性热控材料、载人仪表等关键类产品,研制开发了电场测量仪、空间质谱计、月壤封装装置等空间探测载荷。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发射的各类星、船任务,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的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
510所现有真空技术与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国家低温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部真空计量及应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兰州区域中心等6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研发机构,同时建有中意电推进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研发机构。全所目前拥有12个事业部、中心,拥有2个全资公司(兰州华宇航天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华宇航天服务保障有限责任公司),2个控股公司(无锡泓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航天优势技术,在兰州和无锡形成了“一所两地五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510所现有从业人员1607人,其中,拥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航天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65 人。自建所以来,先后获得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310多项,获得6项国家级奖项,制定国家和军用标准26项、航天行业标准51项。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真空设计手册》、第一部《中国星船材料空间效应数据手册》、第一部“真空科学技术”丛书以及《真空与低温》核心期刊,推动了我国真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